回味一下,你是因为什么第一次拿起相机呢?下雨的午后被父亲叫到跟前,你第一次拿着沉重的海鸥相机和柯达胶卷?和几个朋友站在海滩边,看见朋友的单反,就借了过来,通过电子屏重新认识这片海?为了追某个女孩,告诉她自己能这周末带她去同济看春日的樱花,于是用小金库买了人生第一台微单?或者是春假买了去纽约的机票,爸妈赞助你买了个小 DC,你在时代广场不停的按着快门,将身边美好的瞬间拍下,然后发送给爸妈共享欢乐?
第一次拿起相机的时候,我们都清楚知道拍照的初衷。后来用过更多的机器,拍过了更多的风景,再试图寻找那个简单的理由的时候,似乎又淡忘了。
1、尼康 D5000
第一次系统学习和使用相机,是在大四的日子,CUBA 西南区比赛在学校举行。大四课程不多,于是我向父亲借来他新买的 D5000,坐在看台或者场边,不停变换着焦距,拍摄运动员的矫健身姿。那时候尼康的快速对焦和抓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间接导致我在后来选择相机时最先考虑的是对焦速度。另一个关于 D5000 的优势是翻转屏,在 D5000 上应用是尼康首次。但是后来渐渐发现,单反使用翻转屏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上手使用 D5000 没多久,我像每一个少年一样,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大光圈和微距带来的细致纹理。这两点上,尼康确实也做的令人满意。
2、佳能 IXUS 1000HS
这款相机让我欣喜的地方在于,机身内置了自动拍照模式,面对不同现实场景,相机自身提供检测,并且按照机身内部分析对画面进行效果渲染。这个功能让我想到了 Instagram 的滤镜效果,IXUS 则给了我们一个自动添加滤镜的体验。
不仅如此,机器还配备了拍摄短片的功能,甚至还能拍摄慢动作短片。这些功能的出现,增加了我旅行中的摄影乐趣。在我使用过的相机之中,这款相机排位是靠前的。
3、奥林巴斯 OMD-EM 5
某天晚上,我在优酷上漫无目的地寻找相机相关评测,偶然看到一个展示 EM5 对焦速度的视频。视频很短,先出现一个 EM5 电子屏,在电子屏中有一位女性芭蕾舞演员,她开始一边旋转一边移动,接着出现一只手,在屏上的不同位置随意点击。每点击一次,就听见一次快门声响,这意味着拍好了一张照片。就这样,芭蕾舞者不停在快门的声响一起一落中旋转和移动着。还没看完视频,我已经忍不住想入手了。
最终我入手了奥林巴斯出品的这一款 EM5,配 12-50 焦段镜头。令我意外的是,当我拿起 EM5 机身,我才发现它如此之小,快递到达之前我还一直担心它会不会又大又重。机箱内配了一个闪光灯,灯头微微翘起,这种机身外另配闪光灯的做法在当时算比较流行。
另外,EM5 配上 12-50 焦段的镜头,整体机身防水。拿到相机后,只要周末有空,我就会带着EM5走在街头。触控屏帮了我大忙,将屏幕翻转90°,使用触屏对焦功能拍照,抓拍到了以前无法抓拍到的风景。作为一款奥林巴斯的旗舰机,EM5是出色的。外形复古,做工精致,防尘防水和五轴防抖的设计,配合低调的拨盘,在吸引到无数人眼球的同时,也忠实记录着每日的生活。
4、富士 X100s
如果只对对焦功能进行严苛的评判,EM5 是一款称职的机器。但如果再加上一个“便携”,EM5 配合 12-50 焦段镜头就让人无奈了。后来我盯上了富士 X100 的升级版,X100s。X100 在外观上的口碑非常好,上市初期,某些评测网站对其机身设计和做工给出了惊人的高分,同等价位及以下相机中几乎没有对手。但同时,X100 在摄影功能及表现方面被人屡屡诟病。入手 X100s 之后,我曾和一位拥有 X100 的小伙伴一同扫街,那天 X100 拉风箱的声音依然在我耳边回响。可以理解的是,富士公司在 X100 这台机器身上一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其上市后备受关注也是佐证。
回到对焦这个问题上。富士曾宣称,X100s 的最快对焦速度较 X100 快了2倍,但他们忘记告诉大家,前提是在较好的天气下,或者光影明暗对比较大的环境中。如果遇上阴暗的天气,甚至于雾霾,或者拍摄对象是告诉移动的多个物体,X100s 也无法避免拉风箱的命运。这时候我开始思考,对我来说,对焦快速真的是很重要么?
银色的机身,阻尼感恰到好处的拨盘,机顶显眼的红色大写S记号,这些都不是让我最终爱上X100s的原因。在扫街的过程中,我从一个“全自动用户”,逐渐变成了手动控制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摄影爱好者。街景是丰富的,令人欣喜的“瞬间”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左手光圈,右手快门,X100s逐渐演变成了扫街的利器。
5、理光 GR
相机扫街,需要低调的外观,无声的快门,迅捷的对焦。虽然富士对 x100s 的对焦系统毫不吝惜华美称赞,但在游人如织的街道上,它的抓拍能力却无法与理光的 snapshot 功能相匹敌。
如果你需要一部可以揣进兜里的相机,一部开机快捷的相机,一部记录生活的相机。理光的 GR 刚好满足了这一切。就同等类型产品来说,尼康的 Coolpix 也很出色。但似乎尼康仅仅想把单反做小,而理光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做一款高画质的小型便携相机。所以从握持感方面来说,理光更让人觉得舒适,看着相机上方右前侧的滚轮,也体会到了设计师的细心。不过由于长期以来尼康在高感方面的积累优势,理光 GR 在高感方面并不能说令人完全满意。
相较之下,理光 GR 含蓄了许多。对单反使用人士来说,理光上手也不麻烦。但诸多选择功能按键设定对新人似乎不够友好,这一细节也反映了理光做相机的初衷,“我们和单反是不同的”。想象一下,一个 iPhone 大小的相机,机身紧致全黑,滚轮和快门按键恰到好处,调整好 snap 距离,选用自己定义的拍摄模式,揣在兜里,走上街头,看到感兴趣的事物,单手开机握持,按下快门,再继续向前走。
机身便携的理光 GR 承载和传递着不同的摄影理念。2014年11月和2015年2月,我带着它走在东京和巴黎的街头。那些日子,GR 的快门辛勤的工作着。快门如刀,仿佛我是一个手术医生。快门每一次打开和闭合,就创造了一张城市街景的切片,这种独特的摄影体验,也是其他相机不曾带给我的。
色彩是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但偶尔没有它,生活并不会变的索然无味;构图是理清事物脉络的工具,暂时的缺席,并不会让主次颠倒,前后不分。看见一个事物,心底浮现出一丝冲动;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再继续往前走;就这么连续的拍,不停的拍,才是摄影最初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