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有不少年轻人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在走入社会之前一味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前程,缺乏对本人实际能力与其目标的差距的仔细分析,过高评估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往往刚一毕业就希望能很快得到物质的回报。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过于盲目,哪个企业给的钱多,有个好听的职位,就会首先选择这类企业,从而失去了可以健康成长的土壤。由于过早地承担了自己力所不及的工作,仅靠自身个人的悟性来领悟营销的理论与营销实践的差别,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令企业大失所望,搞得骑虎难下。其次是过早地担任了高级营销职务,心态发生了变化,认为自己就是干这个的材料,以为别人给自己这个职位就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在放松了学习的同时也失去了对营销工作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的动力,久而久之就过了可以放下心态学习的年龄。另外就是因为追求过高待遇而忽略了对企业背景的考察,没有综合考虑在企业里除了付出还有没有学习和提升营销理论与技能的机会。很多市场营销学员学到的营销理论几乎都是前辈总结的结果,授课老师经常是从书本到书本,再加几个案例分析,学员缺乏实际操作的条件,更不要谈积累经验和技能了。笔者认为,作为一门最需要社会实践检验的学科,营销工作中的本本主义是最最要不得的。盲目的过早追求高待遇,干到三十多岁还停留在简单的重复工作上,使自己的整体营销理论水平得不到迅速提升。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在聘用高级营销人才时,会看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不是来自一个有很好培训和锻炼机会的企业,那么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而这类企业往往都让你从基层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的。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外名牌大学的MBA毕业生为了提高水平和积累经验,第一份工作大多会选择一个咨询类企业;而我们的MBA毕业生们往往直接去了其他企业——因为待遇高、位置好。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个在学校中学习并不是很出众的学员,毕业后对现实不抱幻想,踏踏实实,能够忍受较低的收入。他选择的企业很注重人才的培养但起点工资并不高。为了锻炼能力,他起始是从业务代表做起。一开始没有任何经验,企业对其进行了基本营销技能培训,让他尽快适应工作;干了不久,由于业绩提升缓慢,信心受到影响,企业又安排了挫折培训课程训练他,帮他树立了自信心;一段时间之后,工作还是不很出色,企业又对他进行专业素养和工作理念的培训,使其对照自己的工作寻找不足,更快地提升;过了一些日子,他感觉工作又有些停滞不前了,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而企业就来了一轮毅力培训,增强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接着不久又是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让他更好地和企业一同成长;财务知识方面的培训,让他了解企业资金运转的管理与方法……。这个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是伴随着培训和激励,在克服困难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几年之后,这个原来很一般的学员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比自己好,但毕业后首先注重福利待遇,从而忽略了其他选择的同学。由于他在实践中练就了扎实的营销基本功,他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个人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宽广,不久便被提升为著名企业的营销总监,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笔者认为,一个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其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培训达成的。对于企业来说,只利用年轻人的激情和冲劲,忽略对年轻人的培养,就会造成拔苗助长的结果。而对于年轻人来讲,戒除浮躁,踏踏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才是成为营销人才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