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MPA教育在我国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赞誉声很多,批评声也不少,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人事部发出通知,鼓励公务员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推动MPA教育的发展。就此采访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
我国的MPA教育现在正走在十字路口。2001年,全国首届MPA报考人数为11846人,2002年下降到9532人,2003年更下降到6732人。有人形象地说,MPA正在从“香饽饽”变成“野山芋”,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纪宝成:MPA专业学位产生于西方,80年的发展史表明,MPA是适合培养公务员、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我国MPA教育起步顺利,发展势头还是很快的。作为正在探索的教育模式,遇到一些曲折是正常的,我相信也是暂时的。实践证明,当这种教育模式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得比较好时,是具有生命力的。
随着第一届学生的毕业,MPA教育已完成一个周期,您如何评价过去3年的MPA教育实践?
纪宝成:在过去3年的实践中,MPA教育显现出了一些独特的优势。
MPA教育强调学以致用,注重能力的培养,各培养院校都建立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很多政府官员、公共管理专家到学校讲授案例、专题,参与从面试录取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全过程。这种学校和政府的互动,对提升政府自身能力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都极其有益。
MPA的影响现在也远远超出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了示范效应,成为干部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模式。一些省、市如上海、江西等都要求公务员学习MPA核心课程或重点课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您认为我们的MPA教育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纪宝成:我认为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教育质量,二是政策环境。
教育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也是办好MPA教育的关键。现在我国的MPA教育总的来说偏重理论,教学方式还不够灵活,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及案例教学还比较少。我们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还不很合理,也缺乏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课程设置还需要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和科学化。
应当看到,我国有长期培养学术学位的经验,但是MPA教育是专业学位教育,在转型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我们也在逐渐的调整,比如第一年课程很多,学分有52分,第二年我们就减少了一些理论课程,学分也减少到42分,增加了讨论,增加了实践。我和同行们都认为,在经过两三个周期后,教学质量的问题会逐渐解决。
您所说的政策环境问题是否指学历问题?这是过去几年报名者越来越少的原因吗?
纪宝成:过去两年,报名者减少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MPA教育只有学位,没有学历,很多MPA学员很担心毕业之后不能享受研究生待遇。
我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因为MPA是硕士研究生,这是国家法规文件和教育制度规定的。但现在政府有些部门,特别是有些组织部门,还沿袭过去的做法,偏重学历,不太重视学位。干部待遇及填报的表格,往往是只承认学历,甚至没有填写学位的栏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MPA毕业生的待遇问题,是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您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纪宝成:我们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有一个建议:与国际通行的做法接轨,将专业学位与学历统一起来,以学位作为学历的最终成果和评价标准。凡获得学位者即自然拥有学历,未获得学位者可承认其学习经历。实际上,有些MPA学员关心的学习支持条件等相关政策问题正在解决,国家人事部发出了《关于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有关问题的通知》。这通知就是一个具体体现。
请问通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对我国的MPA教育产生什么影响?
纪宝成:通知就公务员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国务院各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充分认识公务员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的意义,认真做好公务员报名推荐工作,并努力为公务员在职攻读MPA专业学位提供支持,包括在公务员年休假基础上再增加两周左右时间参加面授;获取MPA学位证书后,所在单位对学习费用给予支持等等。这是政府的一种态度,一种政策导向,将极大地推动MPA教育的发展。
对于今后MPA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您有何看法?
纪宝成:我国正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有540多万公务员,我国正在着手建立现代的公务员制度。在这种大背景下,MPA教育成为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坚信,MPA教育的路绝不会越走越窄,“迟到的冲刺”期已经到来。